从山区孤儿到中科院博士,他的逆袭密码是…
2021年04月24日 09:02:04 访问量:284次
“我走了很远的路,吃了很多的苦,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。二十二载求学路,一路风雨泥泞,许多不容易。如梦一场,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。”近日,一篇博士论文的《致谢》部分在网络“爆红”,作者在《致谢》中回顾了自己二十二年的坎坷求学路,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、和命运抗争,其中的故事感染了许多网友。这篇《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》的论文作者,正是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。从炬光乡小学、大寅镇中学、仪陇县中学、绵阳市南山中学,到重庆的西南大学,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,“一直盼着走出大山”的黄国平从来没有想过会以这种方式走红网络。黄国平笔下的这篇《致谢》朴实而感人,每个人渺小如蝼蚁,但他最终凭借着异于常人的坚韧,走出了小山村。“这一路,信念很简单,把书念下去,然后走出去,不枉活一世……”文章短短数百字,却透露出一个出身贫困少年的种种不易。黄国平出生于四川南充仪陇县炬光乡的一个村子里,贫穷似乎笼罩着他的整个童年。他在《致谢》中写道,“(我)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,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。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,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,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……”母亲离家出走,父亲、外婆的相继离世,生活似乎跟这位刚满十二岁的少年开了不小的玩笑,但是这些并没有击垮黄国平。高中之前靠着抓黄鳝、钓鱼、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凑学费。“雨天湿漉着上课、夏天光脚走在滚烫的路上、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更是常事。”在困顿不堪的岁月里,读书是黄国平最开心的事,考试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。“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,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……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,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,我可能早已放弃。”就这样,黄国平将伤痛寄托在学习中。进入高中后,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,在好心人的资助下,黄国平紧紧地抓住了“命运给他的一丝怜惜”。整个高中三年,他一直努力学习,“他不爱说话,但是学习特别刻苦努力,可以用拼命来形容他。”黄国平的老师这样评价他,“黄国平的刻苦努力与其他学生不同,他还特别有主见,有明确的目标,就是要考上一所好大学。”最终他考入了心仪的西南大学,并于本科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。在中科院的日子,黄国平终于确定将计算机作为”一生的事业与希望“。在《致谢》的结尾,黄国平写下了自己的理想:“理想不伟大,只愿年过半百,归来仍是少年,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,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。”《致谢》在网络传播后,黄国平坚持不懈的勇气感动了许多网友,网友纷纷表示“读完已是泪流满面”“你的每一分努力,都值得”“看哭了,太不容易了”……面对盛赞,今天黄国平用一封给网友的回信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,他在信中写到:“作为众多从大山走出来的学生之一,受益于国家、政府、学校、社会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,包括但不限于炬光乡小学、大寅镇中学、仪陇中学、绵阳南山中学、西南大学、中科院自动化所,尤其是博士导师宗成庆老师的悉心培养,我才能走到今天。还有许许多多我没办法列举的好心人,在此一并感谢!”最后,他也祝福所有网友“努力终有所成”!来源:中国搜索综合自红星新闻、澎湃新闻、央视新闻、深圳商报、人民日报
编辑:焦亚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