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足之情
——读《诗经·常棣》
文 / 胡艳
常棣之华,鄂不韡韡。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
死丧之威,兄弟孔怀。原隰裒矣,兄弟求矣。
脊令在原,兄弟急难。每有良朋,况也永叹。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。每有良朋,烝也无戎。
丧乱既平,既安且宁。虽有兄弟,不如友生。
傧尔笾豆,饮酒之饫。兄弟既具,和乐且孺。
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。兄弟既翕,和乐且湛。
宜尔室家,乐尔妻帑。是究是图,亶其然乎?
前不久,朋友向我聊起自己的苦恼,怀了二胎的她,已经有了一个特别可爱的小男孩,所以特别渴望二宝是个公主,可以子女双全,可以称心为“好”,可惜四维彩超后,发现二宝又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王子。朋友有些失望:可以预想以后的日子是怎样状态。说实话,拥有二宝对我来说是一种奢望,我在心里主要是羡慕她,也安慰她,两个男孩更是一种福气,因为将来家里有三个男人保护呵护着她,都成为“团宠”了。
原来,今人的苦恼,早在《诗经》时代,古人早已经用诗歌开导宽慰了。因此来自平凡生活中《诗经》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,与我们并不存在隔阂。
此诗首章用“常棣”花比兴:"常棣之华,鄂不韡韡",常棣花,亦为棠棣花,总不会独自绽放,一定是两三朵紧密相依,花萼、花蒂同根连枝,且鲜亮灿烂。《诗经》中以此花为喻的诗歌不少,但无一例外的都意指兄弟。同气连枝,正是对兄弟的最好寓意,血脉相连,血浓于情。
世上有一种情,就是兄弟情。“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”。兄弟同心,其利断金朝夕相处,兄弟是世界上除了父母最了解你的那个人。不要看小时候他们总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打打闹闹,而且有必须把对方整到投降的架势。但是一旦兄弟之一被外人欺负,兄弟们就立刻团结一致,一起对外,共同为父母担负起责任,守护家庭。长大后的兄弟,即使各奔东西,即便各自成家,这向心力会因为空间距离更强。愈困窘危难,愈见兄弟情意深厚,远远胜于朋友之情。他们也总会默默地帮助你,没有华丽的文辞,最多就是“这时候就需要咱家人帮忙。”就如诗中所咏:“死丧之威,兄弟孔怀。原隰裒矣,兄弟求矣。脊令在原,兄弟急难。每有良朋,况也永叹。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。每有良朋,烝也无戎。”抗日战争时期,国内不同政见的人们念念不忘兄弟情意,同为华夏儿女,成立抗日统一战线,共御外侮,不能亡国。
儒家思想中以知、仁、勇为三达德,并进一步提出礼、孝、悌、忠、恕、恭、宽、信、等一系列德目。亚圣孟子又扩展为"五伦十教",即君惠臣忠、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、夫义妇顺、朋友有信。平凡生活中,兄弟们也会常常牵挂对方。费孝通先生在《乡土中国》中曾提到,西方的家庭概念比较单纯,仅仅指父母和孩子,而中国传统的家庭概念,弹性较大,既可以是父母及孩子,也可以指同姓同宗同支的家户,这样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,鼎盛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贵族,直到现代,如此观念也没有改变,上代的长辈们都希望下一代小兄弟们可以彼此为依靠,互帮互助,共振家族,同时后世的子孙也会因姓氏家族而骄傲自豪。“丧乱既平,既安且宁。虽有兄弟,不如友生。傧尔笾豆,饮酒之饫。兄弟既具,和乐且孺。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。兄弟既翕,和乐且湛。宜尔室家,乐尔妻帑。是究是图,亶其然乎?”死丧急难和杂乱之事平息,一切将归于平静。或许此时兄弟情意,不如朋友那样感情默契。其实并非如此陈列好盘盏布好丰盛宴席,尽情地饮酒欢宴不醉不休。兄弟们亲亲热热聚在一起,到底是血脉相连一家骨肉。夫妻们亲密无间志同道合,就好比婉转悠扬琴瑟协奏。兄弟们亲亲热热聚在一起,是那样和谐欢乐永久永久。井然有序地安排家庭关系,家和万事兴。
兄弟之情,从小方面说是二人相携相扶,从大方面说是中国家庭大树的主干。
作者简介
胡艳,就职于山西省静乐一中,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成员,兼任“慧眼看课”栏目负责人。